工作中的陳演志
陳演志“機智”做法被點贊。
文、圖/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子寧
經廣州日報全媒體報道,日前,廣東順德一外科醫院醫生陳演志將病患家屬“強塞”紅包存入患者住院費中一事“火了”,并引來了不少網友點贊。記者了解到,陳演志的做法并非個例,在順德各醫院,都有醫生將病人及家屬所“塞”紅包存入住院費用中的做法。據悉,順德各醫療機構都明確規定,禁止醫護人員收受患者紅包、禮物。在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(順德區婦幼保健院)等醫院,有要求醫生簽署拒收紅包的條例。
感謝醫生只能“塞紅包”?其實還有更多感謝醫生“姿勢”,例如真誠地說一聲“謝謝”,也可以適當送上鮮花、果籃或錦旗表達心意。
回顧:醫生尷尬被家屬“硬塞”紅包
“做醫生最起碼要有底線,每個病人都不容易,一大早塞了個紅包,我只能將錢存到住院費里,其實我們只是需要一聲:謝謝。”這段來自順德和平外科醫院手顯微外科醫生陳演志的朋友圈,經由本報全媒體報道后,引來了不少醫療界同行和網友的集體點贊。
記者了解到,33歲的陳演志已經在臨床崗位上勤耕9年。1月17日,陳演志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講述了當時情況,據悉,塞紅包的是陳演志負責手術的一名病患的家屬。
“就醫的是一名十七八歲左右的病患。”陳演志說,由于其小時候手部被燒傷,留下了嚴重后遺癥,長大后病情加重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。
手術是成功的,因此,病患家屬就想用“特別”的方式來感謝醫生。“當天一早查完房,就被這名病患的父親叫住了,起初在門口他和我說了‘謝謝’,然后就從身后拿出了一個紅包。”陳演志說,他立刻回絕了該名病患父親。由于對方不停地“強塞”,陳演志只好先暫收保管。
抉擇:堅守底線將錢轉入病患賬戶
1000元攥在手中,陳演志心里有了答案:到醫院財務處,將這一筆錢存入病患手術治療賬上。“無論數目大小,收受病患紅包及其他財物都是需進一步處理或上繳的。”陳演志說。
“沒有任何猶豫,因為醫生有自己的底線。”陳演志道出了自己當時的“心路”。陳演志稱,從醫生視角來看,所有的病人都不容易。“如果收了,就是突破了自己的底線,也是對自己職業的侮辱。”陳演志說。記者了解到,在陳演志9年的醫院臨床工作中,一直恪守著“底線”標準。“收受紅包,就是一種突破底線的行為。”
在財務處,陳演志委托工作人員將這1000元存入該名病患的住院費賬單上。
在經本報全媒體報道后,陳演志成了“網紅”。“這就是好醫生”“傳說中的醫者仁心,贊!”“有底線的好醫生!人民的醫生”……此外,還有一些網友稱,陳醫生的做法應該被更多醫院推廣,這樣既堅持原則,又變通方式,“入情入理”。昨日,陳演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其實這僅是舉手之勞,許多醫護人員在被“塞紅包”時都是這么做的。“醫生知道病人的心意就好,我們需要的是一聲感謝。”
走訪:紅包“沖”入病患賬戶是常見做法
陳演志所在的一外科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,一般來說,若病患給醫生“強塞”紅包,醫生可以自行到醫院財務部門將紅包“沖”入病患住院賬上,或將錢交給所在科室護士長,由護士長再將錢存入病患住院費中。
記者從順德區內多家公辦醫院獲悉,將病患紅包存入住院費中,是處理類似事情較為常見的做法。
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(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)產科一名醫生告訴記者,一般而言,醫護人員收到病患“心意”后會轉交給護士長,由護士長對其進行處理。“我們將紅包錢存入病人的住院押金中,結算的時候多退少補,減少病人壓力。”該名醫生說,此種處理方式,既得體,又合規。
順德區衛計局負責人表示,醫護人員收受病患紅包或其他好處,有違于醫德醫風建設工作要求。據悉,順德區各級醫療機構,都有規定禁止醫護人員收受病患紅包及好處。
記者了解到,像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(順德區婦幼保健院)、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(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)等醫院,還有要求醫生簽署拒收病患紅包的條例,對醫生醫德醫風行為進行規范。
掃描:感謝醫生有這些“姿勢”
1.送果籃,為熬夜醫生增健康
那么,感謝醫護人員有哪些其他比較合情合理的“姿勢”?在采訪中,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產科一名負責人表示,送錢不可以有,但送上一束感謝的鮮花或果籃,醫護人員是能欣然接受的。她說:“如果送上花籃的話,可以放在護士站或者辦公室,鮮花可以點綴醫院,也能點亮醫護人員的心情。”
2.送感謝信,讓醫護人員感到暖心
若想對醫護人員表示感謝,除了鮮花和果籃外,不妨送上真摯的感謝信或是錦旗。因為,這些“心意”不僅能讓醫護人員感到暖心,還能切實幫助到醫護人員及其所在科室評優評先,激勵其提升服務質量。
在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,醫患送上的錦旗或感謝信件等材料,都被納入該科室每月滿意度調查指標中。“未來,醫院還會考慮放到全院的醫德醫風工作考核中。”該院負責人表示,醫患送上的錦旗、感謝信等,是體現滿意度的一個方面。
記者還了解到,在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中,病患送來錦旗等能成為評選文明科室相關的重要材料,有助于促進科室建設。“其實,只要有一聲感謝,病患能理解醫護人員的辛苦就好。”記者了解到,在順德不少醫院中,都設有一堵“感謝墻”,醫院或科室將收到的病患感謝信、錦旗等貼掛在上面,成為醫院里一道獨特的“風景線”。
聲音
“做醫生最起碼要有底線,每個病人都不容易,一大早塞了個紅包,我只能將錢存到住院費里,其實我們只是需要一聲:謝謝。”
“作為醫生而言,應該將心比心,盡量站在病人角度去思考,去顧及病人的感受,這樣才能有效改善醫患關系。”
——陳演志
記者觀察
“醫德”營造良好醫患關系
陳演志的“機智”舉動,是在“醫得”與“醫德”之間做出的正確選擇。其毅然選擇了“醫德”、堅守了底線,因此而收獲了無數網友的贊譽。
人們往往說,醫護人員的職責是救死扶傷,“大醫精誠”是至高的準則。只有在心中真正理解“醫者仁心”的真正含義,才能為大眾提供精湛的醫療服務。用心治愈,醫患彼此信任,同樣重要。
陳演志的做法,其實是絕大多數醫院醫務人員的普遍做法,更是文明精神在醫護崗位上的具體表現。
在順德,有無數高尚醫德的醫護人員事跡都曾被報道過:醫生為臍帶脫垂的產婦跪地接生、順德護士長跨國飛機上“高空救人”、臺風天為新生兒接生的助產士勾勒出“最美側顏”……在醫護崗位上,這樣動人的故事和面龐層出不窮,在營造良好醫患關系的氛圍上發揮重要作用。